“思考力決定孩子的競爭力”一書出版後, 接到許多各行各業先進的電話, 多半是給我們鼓勵打氣, 豎起大姆指給我們掌聲. 這些人的孩子大多已成年, 就因為是過來人,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有痛過, 也走過一些冤枉路, 所以他們更清楚的明瞭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也認為台灣真的需要灌溉新的觀念, 新的教法給我們的下一代. 這些先進們給我們掌聲, 是希望我們可以讓更多的家長,在現今教育一片混亂中給予家長們正確的觀念, 找出正確的做法來幫助孩子. 當然, 我們也曾接到許多家長的電話, 大多是書中寫的現象和他們的現狀太像了, 家長心有戚戚焉, 卻又不知如何在這個大環境中跳脫出來. 種種的聲音使我們肩膀上的責任與壓力似乎更大了, 去年, 我們成立了”台灣思考教育推廣協會”提供免費的演講, 就是希望讓更多的家長可以接觸到與聽到.
我們的書也曾獲某一縣市教育局的青睞, 當作做中小學老師的必讀學分, 不但我們出題讓老師思考思考教學的課程運用, 也評鑑老師是否吸收消化. 這些對我們都是莫大的鼓舞與動力鞭策使得我們盡快將第二本甚至第三本書與大家分享.
當然啦! 也有一些家長看了書覺得有理, 急急忙忙將孩子送來上思考課程, 好像課程是一顆萬靈丹, 孩子一下子就會改頭換面, 脫胎換骨.
說實話, 我們最怕這類型的家長. 在上一本書中我們就提過: 速食的家長造就速食的孩子。 想要短短的時間改變孩子, 常常只會得到更多的後遺症, 這類型的家長大多是常常給孩子換補習班, 英文學一學就換一家, 因為好像沒什麼效果; 數學上了一期也再換一家, 因為別人說另一家不錯哦! 換來換去好像總換不到滿意的. 孩子被家長換來換去, 失去定性, 彈性疲乏, 學習當然不容易深耕. 因為每換一次,
孩子又得從頭再來一次, 就如同常常換學校, 換到最後, 孩子都不想上學了. 一直處於不斷的適應中, 叫孩子怎麼定下心來好好學習呢? 父母在做選擇的時候就該好好思考判斷, 假如認定了這是好的、 對的, 孩子也喜歡, 就應該堅持下去, 學習的效果才可能呈現. “欲速則不達”是很多家長一犯再犯的通病.
「台灣思考教育推廣協會」 成立以來, 我們提供免費的演講與舉辦思考大賽, 無非是希望對家長有所幫助. 當然, 也有學校單位邀請我們去演講. 在許多的演講過程中, 我們看到很多惶恐不安的父母, 他們的臉上寫著憂愁, 不知孩子的未來何去何從. 他們發問的動機多半也是希望我們能夠直接提供答案來解決問題, 有些家長會很直接問說:「我的小孩一天到晚在學校惹事, 我們接老師的電話都接怕了, 怎麼辦?」、「我的小孩很乖, 就是太乖了, 都不會和別人交朋友. 怎麼辦?」、「我的小孩一天到晚看電視, 打電動, 就是不肯好好唸書, 怎麼辦? 」
… 怎麼辦? 我們該怎麼回答? 通常, 他們一定會失望. 為什麼呢?
假如家長的觀念一直不改, 問題將會一個一個接踵而來. 我們提供演講的目的就是希望改變家長的傳統價值, 孩子才會有機會. 因為孩子九成以上的問題都來自父母本身, 而家長反過來在孩子身上找問題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更何況每一個孩子都來自不同的環境、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個性與不同的資質, 怎麼可能用同一個標準來看待所有的孩子? 如果是這樣, 那辦教育就太輕鬆了. 這個世界也相對太貧乏了! 就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 世界才美麗、 人生才有趣、社會才多元, 不是嗎?
所以回歸到問題的原點, 家長才是塑造孩子未來的關鍵. 我們希望家長可以更用心的去看待問題, 而不是不經思考就直接問問題找答案, 因為最好的答案和最好的解決方案在家長自己的身上. 父母的角色無可取代, 我們思考班的家長也會有這樣的迷思 ;像是請老師和孩子溝通啦, 因為孩子最聽老師的話了… 可以做的, 我們一定義不容辭, 不過大部分都是屬於親子之間的問題, 我們當然不能代替做家長. 假若我們越俎代庖, 將會更減少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寶貴機會了.
全球金融風暴打得全世界哀鴻遍野, 失業率增高, 裁員一波接一波; 尾牙取消了, 連過年都不許說”裁員滾滾”…, 對於身在此危機中的大人們, 其實也是一個好時機, 轉過身來看看自己, 裁員為什麼裁到我? 以前的豐功偉業為何在這次的浪潮中歸零? 我到底那裡做錯了? 學到的教訓是什麼?
機會可以再來嗎? 從另一個角度看, 不肯屈就”少少薪水”的年輕人, 可能被迫面對自己要全力以赴才可能有”少少薪水”的艱難困境. 因為爸媽可能也面臨失業, 沒有能力再供養好高騖遠的你了, 大人趁此機會也可以沉殿下來看看孩子的未來在那裡, 假如自己成為競爭下的淘汰者, 或是幸運的生存者, 都應該反思至孩子教育的成長, 到底我的孩子進了社會是不是有足夠的能力讓他有口飯吃? 在求學的過程中到底該給他怎樣的空間與學習, 讓他面對未來的人生會有所幫助?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也許金融風暴對我們做大人與孩子來說都是一個機會, 可以實實在在, 真真切切的面對問題的本質來做一番檢討, 誰說這不是好事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